桥墩自动化监测点的布设需综合考虑结构特性、环境因素、监测目标及设备性能,以确保数据全面、准确且具备长期稳定性。以下是布设监测点的关键步骤和原则:
一、布设前的基础分析
1、结构特性分析
桥墩类型:区分重力式桥墩、薄壁空心桥墩、柔性桥墩等,不同类型对位移、应变的敏感度不同。例如,柔性桥墩需重点监测水平位移和振动。
受力特征:分析桥墩在恒载、活载(车辆、风载)、地震等作用下的受力模式,确定关键受力部位(如墩底、墩顶、变截面处)。
地质条件:评估桥墩基础(如扩大基础、桩基础)的稳定性,对软土地基或地震活跃区需增加沉降和倾斜监测。
2、环境因素评估
气候条件:高温、低温、冻融循环可能影响混凝土性能,需在温差大的区域布设温度传感器。
水文条件:水流冲刷、水位变化对桥墩基础的影响,需在河床附近布设冲刷深度监测点。
腐蚀环境:沿海或化工区桥墩需监测氯离子渗透、钢筋锈蚀等。
3、监测目标明确
短期目标:施工期监测(如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、模板变形)。
长期目标:运营期健康监测(如结构损伤、耐久性退化)。
特殊事件:地震、洪水、船舶撞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。
二、监测点布设原则
1、代表性原则
覆盖桥墩的关键部位(墩底、墩顶、变截面处)和潜在薄弱环节(裂缝、接缝)。
示例:重力式桥墩需在墩底四角布设沉降点,墩顶布设位移计;柔性桥墩需在中部增加应变传感器。
2、对称性原则
对称结构(如双柱式桥墩)应对称布设监测点,以消除不对称荷载的影响。
示例:双柱式桥墩在两侧墩顶各布设一个水平位移计。
3、经济性原则
避免过度布设,优先选择高风险区域(如旧桥加固、地质复杂区)。
示例:对健康状态良好的桥墩,可减少应变传感器数量,增加巡检频率。
4、可操作性原则
监测点应便于安装、维护和数据采集,避免遮挡或人为破坏。
示例:将传感器安装在桥墩内部预留孔洞中,或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减少布线。
三、具体监测点布设方案
1.位移监测
水平位移:
布设位置:墩顶、变截面处、地质软弱层上方。
设备选择:静力水准仪、全站仪、GNSS接收机。
示例:在墩顶两侧安装拉线式位移计,监测横向位移。
垂直位移(沉降):
布设位置:墩底四角、基础边缘。
设备选择:沉降仪、液位计。
示例:在墩底四角埋设沉降标,定期测量高程变化。
2.应变监测
布设位置:
轴向应变:墩身中部(监测轴力)。
弯曲应变:墩身两侧(监测弯矩)。
剪切应变:变截面处或裂缝附近。
设备选择:振弦式应变计、光纤光栅传感器。
示例:在墩身两侧对称安装振弦式应变计,监测弯曲应变。
3.倾斜监测
布设位置:墩顶、墩身中部。
设备选择:倾角仪、加速度计。
示例:在墩顶安装双轴倾角仪,监测X/Y方向倾斜。
4.振动监测
布设位置:墩顶(监测动力响应)。
设备选择:加速度计、速度传感器。
示例:在墩顶安装三向加速度计,监测地震或车辆荷载下的振动。
5.温度与湿度监测
布设位置:墩身内部(混凝土水化热)、外部(环境温湿度)。
设备选择:温度传感器、温湿度计。
示例:在墩身内部预埋温度传感器,监测混凝土温度梯度。
6.裂缝与冲刷监测
裂缝监测:
布设位置:既有裂缝或潜在开裂区域。
设备选择:裂缝计、图像识别系统。
示例:在裂缝两侧安装裂缝计,监测宽度变化。
冲刷监测:
布设位置:河床附近桥墩基础。
设备选择:声呐、多波束测深仪。
示例:在桥墩基础周围布设声呐探头,监测河床冲刷深度。
四、布设示例
案例:某高速公路柔性桥墩监测
1、位移监测:
墩顶两侧安装拉线式位移计(水平位移)。
墩底四角埋设沉降标(垂直位移)。
2、应变监测:
墩身中部两侧对称安装振弦式应变计(弯曲应变)。
墩底安装轴向应变计(轴力监测)。
3、倾斜监测:
墩顶安装双轴倾角仪。
4、振动监测:
墩顶安装三向加速度计。
5、环境监测:
墩身内部预埋温度传感器。
墩底安装湿度计(监测地下水影响)。
五、注意事项
1、传感器保护:采用防水、防腐蚀外壳,避免机械损伤。
2、数据传输:优先选择无线传输(如LoRa、4G/5G),减少布线成本。
3、校准与维护:定期校准传感器,清理监测点周围杂物。
4、冗余设计:关键监测点布置双传感器,确保数据可靠性。
通过科学布设监测点,结合自动化采集与分析系统,可实现对桥墩结构安全的实时预警和长期健康评估。
关于我们
重庆租个量专业从事自动化监测,公司拥有全系列测量仪器设备,以及所用传感器、物联网等。公司所开发的自动化监测平台(AMP)、传感器云平台(SCP)已在多条轨道交通线路、大型水电站自动化监测中广泛应用。除此之外公司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,为您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,可现场勘察,项目实施,后期运维等一站式服务,想了解更多详细方案,欢迎来电咨询。